1942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布了一道《树叶训令》,内容是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
根据地为何会因为树叶正式下了一道训令?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聂荣臻以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自1941年秋季开始,日军对这块根据地进行了残酷“扫荡”。不幸的是,第二年春季又发生了旱灾,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边区军民收成锐减,不仅老百姓没有粮吃,部队给养也成了问题。为了度过春荒,新长出的树叶便成为军民最主要的口粮。
当时,仅在河北唐县和家庄村就有老百姓900多人、部队200多人,老百姓和驻军都以树叶为食。由于树叶有限,聂荣臻司令员签发训令,命令部队将村庄周围方圆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需远离村庄采摘树叶充饥。在他后来撰写的《聂荣臻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记录:“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1942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布了一道《树叶训令》,内容是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
根据地为何会因为树叶正式下了一道训令?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聂荣臻以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自1941年秋季开始,日军对这块根据地进行了残酷“扫荡”。不幸的是,第二年春季又发生了旱灾,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边区军民收成锐减,不仅老百姓没有粮吃,部队给养也成了问题。为了度过春荒,新长出的树叶便成为军民最主要的口粮。
当时,仅在河北唐县和家庄村就有老百姓900多人、部队200多人,老百姓和驻军都以树叶为食。由于树叶有限,聂荣臻司令员签发训令,命令部队将村庄周围方圆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需远离村庄采摘树叶充饥。在他后来撰写的《聂荣臻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记录:“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1942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布了一道《树叶训令》,内容是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
根据地为何会因为树叶正式下了一道训令?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聂荣臻以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自1941年秋季开始,日军对这块根据地进行了残酷“扫荡”。不幸的是,第二年春季又发生了旱灾,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边区军民收成锐减,不仅老百姓没有粮吃,部队给养也成了问题。为了度过春荒,新长出的树叶便成为军民最主要的口粮。
当时,仅在河北唐县和家庄村就有老百姓900多人、部队200多人,老百姓和驻军都以树叶为食。由于树叶有限,聂荣臻司令员签发训令,命令部队将村庄周围方圆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需远离村庄采摘树叶充饥。在他后来撰写的《聂荣臻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记录:“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