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动态
大通县“一点两基三联四促”工作法推动基层监督执纪执法提质增效
来源:西宁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分享
字体:

在基层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和乡镇纪检监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大通县纪委监委以“1+2+3+3N”工作模式为引领,结合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实践,探索实行“一点两基三联四促”工作法,积极激发人力、资源等建设要素活力,有效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搭建“一个基点”,凝聚监督合力。以联合监督监察协调指导中心为主基点,强化制度设计和资源要素配置,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持续推进,实行工作进度周报告和班子成员联系乡镇纪委制度,推进示范点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压茬推进建设任务。建立县纪委监委全程督导、党委支持推进、各乡镇纪委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建设工作责任。

打牢“两个基础”,夯实监督根基。把“有人办事、有场所办公”作为推进建设任务落实落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专业化、办公设施建设标准化。一是加强基层人员力量。核定6个派驻组24名编制及组长职数,设立5个巡察组,配备3名专职巡察组副组长,指导6家县直单位设立机关纪委。全县20个乡镇设立监察办公室并配备监察员,乡镇纪委共配备纪检监察干部54名。全县311个村(社区)均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设纪检监察联络站和村(社区)纪检监察联络员,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27个党组、125个党支部均设有纪检监察联络员。二是提升阵地建设标准。投入资金129.79万元用于纪检监察办公室、群众来访接待室和标准“走读式”谈话室建设,建立4个标准协作片区办公室,落实每年16万元工作经费,20个乡镇纪委均解决2间以上纪检监察办公室。

坚持“三级联动”,拓宽监督广度。按照“整分结合”方式,全面整合监督力量,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拓宽监督覆盖面。一是县级层面横向联动。实行“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组”联组工作模式,组建2个联动工作组和3个派驻联动工作组,实行“四统一”“三联合”管理模式,建立联动工作组“年监督清单、月任务清单”,明确年监督清单18条,实行“一月一报告”制度,联动协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组建2个联动检查组,对4家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整改落实问题64条;成立9个“回头看”工作组对全县39个县直单位和20个乡镇集中开展巡视巡察整改“回头看”,整改落实问题190条;各派驻组开展日常监督检查509次,发现问题268条,办理问题线索34件,立案6件。二是乡镇级层面纵向协作。实行“县纪委副书记分管+科室指导+乡镇协作片区”工作模式,组建4个乡镇纪委协作片区,实行“六个一”工作模式,实现力量整合、信息互通、工作互促。今年以来,协作片区开展交叉监督检查18次,“流动办公”4次,初步核实问题线索4件;乡镇纪委立案38件,占全县总立案件数的56.72%。三是村(社区)层面同向发力。实行“乡镇纪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模式,组建64个村级纪检监察协作片区,全县村(社区)按照“六有”标准建设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全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推进会暨观摩会,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向村民述职述廉及评议活动,形成“四看”和“问、审、告、评”村级监督工作法,创新实施“一群一档一证”“两本账、三个本”等履职载体。今年以来,全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检查1669次,发现问题268个,提出整改意见338条。

实现“四个促进”,深化监督效能。总结工作经验,在机制创新、能力建设、日常管理、考核考评上下真功,促进监督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和常态化。一是制度建设促规范。县级层面制定相关工作制度9个,乡镇层面制定相关工作制度15个,村(社区)层面制定相关工作制度30个。编印《大通县纪检监察工作手册》《大通县村级事务监督工作手册(试行)》,规范基层监督执纪执法工作。二是能力建设促高效。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召开巡察干部业务培训班、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和派驻监督工作学习交流会。强化实践锤炼,开展协作片区观摩学习活动,组织12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跟班锻炼、跟案学习,组建廉政党课宣讲团赴基层讲廉政党课,录制“一周说纪”微讲堂视频,采取“一线工作法”开展“家访式”指导。三是严格管理促执行。建立健全请销假、个人事项报告、保密规定等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实行乡镇纪委工作例会、月总结、季汇报制度,推行派驻组“一周一安排、一月一计划、一月一会议、一月一总结”工作模式,推动日常工作衔接顺畅。四是考核考评促提升。实行乡镇党委书记领办制度,完善乡镇纪委办案考核机制,落实查办案件通报制度,县委主要领导对9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专题约谈,有效破解各乡镇纪委“零办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