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城中区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释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强烈信号,自觉担负起作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动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风建设激发干部担当作为。成立了4个“敢担当、善作为”干部工作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采取谈话了解、民主评议、实地走访和无任用推荐等方式,深入了解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现实表现情况,精心储备优秀干部109名,并对109名优秀干部进行政治表现和廉政“双签字”“双鉴定”,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可靠、素质过硬。建立完善“优秀干部信息库”,逐步实现我区干部队伍战略储备和事业发展精准对接。近期从“优秀干部信息库”中使用或拟使用干部16名。
作风巡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聚焦为民服务、营商环境、干部作风三个方面,成立3个作风巡查组,细化24条具体巡查重点工作,依托基层作风监督举报“二维码”,结合“12345”市长热线和“8254717”举报电话,多方面收集作风方面的信访举报。针对群众反映和巡查发现的影响群众生活、政务服务、政策咨询等具体问题,采取集中研判、交办至相关职能部门、现场督办等形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收到问题信访件10件,已办结7件。对照夏都新闻联播“作风专栏”反映的3个共性问题,及时下发转办单,交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并进行整改,并将其纳入巡查事项,跟踪监督推动落实,现已完成自查自纠及整改问题2个。
作风转变护航亲清政商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分会作用,引导企业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开展企业走访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方面难题,引导企业带头参与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带头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带头吸收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积极助力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引导民营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做到不减员、不减薪,鼓励困难企业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方式稳定就业。
作风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包保重点项目、企业方面,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对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城中区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明厨亮灶”工程等24个项目和西宁印刷厂、大十字百货等14家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包保”服务,协调解决手续办理、人员招聘、项目申报、政策讲解等各类问题13项,为企业清理拖欠账款4889.93万元;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在审批事项、办事效率、投资环境等方面大力推行“一证通办”“网上办”、咨询帮办、“不见面”审批等政务服务新模式,6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完成并发布区属22个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440项,推行“不见面”审批事项28项,认领编制“跨省通办”事项25项,制定制度机制11项,指导企业登记注册身份验证2372次;加大招商引资方面,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聚焦创业创新、田园综合体等重点产业开展集群式产业链招商,累计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到位资金3.5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9.66%,通过网络招商、“登门”招商等方式,达成合作意向新项目8个,正在对接项目2个,全力落实“青洽会”拟签约项目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