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十三五”期间西宁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综述
来源:西宁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3日 分享
字体:

       清风激扬正气,发展凝聚人心。“十三五”期间,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专责为定位,采取“22334”工作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压实“两个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十三五”期间,市委坚定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西宁市县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现场报告评议办法》《西宁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西宁市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县区党委、市直单位党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办法》《西宁市党内政治生活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通过抓好本级、督促下级和清单化明责、项目化履责、规范化问责,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市纪委监委积极履行协助职责、监督职责,精准稳慎追责问责。在市委的示范带动和强力推动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同志履行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全市上下一起抓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持续完善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过程领导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机制,推动由“结果领导”向“全过程领导”转变。市县两级充分发挥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及时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制定《中共西宁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完善纪法、法法协调衔接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组织、审计、政法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不断凝聚工作合力,从领导体制机制上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市委每年年初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作出全面安排;市委常委会、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定期听取纪委监委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十三五”以来,市纪委监委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线索处置、立案、留置等重大事项,报请市委常委会审议给予撤职以上处分16人,党委领导反腐败的制度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科学完备。

       ——聚焦“两个维护”,做实做细政治监督

       市委坚决扛起政治监督主体责任,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出台落实意见,进行任务分解,部署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委勇扛“政治监督”专责,积极探索、勇于作为,坚持“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持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立足职责定位,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阻碍国家制度贯彻执行、影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错误行为。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任务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强化对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税降费、疫情防控、意识形态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围绕遵守政治纪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等七个方面28个具体事项,对城中区、大通县、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市林草局等4个地区、单位党委(党组)进行集中政治生态研判,提出9个方面27条优化政治生态建议。2020年,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对所联系的市直部门全面开展政治生态研判,实现政治生态研判全覆盖。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等“七个有之”问题,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

       “十三五”期间,聚焦脱贫攻坚,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10件、处理51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65人,组织处理245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共处理36人(县处级干部1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3人,组织处理13人;聚焦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共立案查处106件,处理30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8人,组织处理141人(同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7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复工复产复学,对不认真履职、延误抗疫时机的党员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共处理28起70人,党纪政务处分16人,组织处理54人。

       ——深化“三项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十三五”时期是反腐败体制机制深刻变革重塑的时期。我市牢牢把握改革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按图施工”。市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市委书记主动当好“施工队长”,市纪委履行好“改革专责”,市县(区)监委顺利组建,改革平稳有序顺利推进。监察范围扩大,监察对象增加,履职不打折扣。改革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对象约3.4万人,比改革前增长240%。

       在机构运行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推动组织机构创新,强化“一线”力量,坚持“前后台分设”,设置3个监督检查室、3个审查调查室,班子成员一体分管,强化监督制约。持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市本级采取综合派驻模式,设立10个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指导各县整合监督工作力量,推行“1+2+3+3N”基层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工作模式,进一步整合县区派驻机构、监督检查部门和巡察机构工作力量,形成点、线、面立体监督监察体系。采取“综合派驻+联组派驻”模式,共设置派驻纪检监察组34个、派驻联组17个,推进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着力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通过改革,在全市75个乡镇(街道)设置监察办公室,配备监察员128名,在全市912个村、156个社区设立监察联络员1211名,推动基层监察监督全覆盖。分类推进市管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一体实行纪检派驻和监察派驻,在全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设立纪检监察联络员863名,其中市级各单位设立274名、县区共设立589名。将市直机关纪工委更名为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作为市纪委监委的派出机构,负责领导市直机关各单位机关纪委工作,赋予监察权限和对派驻机构查办的非市委管理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审理的职责。

       ——建立“三不机制”,扎紧权力运行笼子

      “十三五”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方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牢牢把握“不敢腐”这个前提,以纪法威慑推动解决腐败成本问题。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强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十三五”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6件25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8人,有效遏制不正之风。切实把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推动精准问责,“十三五”以来,全市共问责党员领导干部815人。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46件,处理11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2人;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07件,处理42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00人,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坚持反腐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十三五”时期,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5628件,立案1663件,党纪政务处分1786人,采取留置措施91人,移送司法机关94人,其中处分县处级干部89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正在巩固拓展。

       二是牢牢把握“不能腐”这个关键,以制度监督约束推动解决腐败机会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权力制约,先后制定出台《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严管党治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通过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日常监管、堵塞制度漏洞。开展“处分决定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全省率先出台《西宁市党政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在全市树立起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制定《西宁市纪检监察机关鼓励主动交代问题和自动投案的实施办法》,营造宽严相济的良好环境。制定《西宁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诬告陷害和澄清正名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目前已对2名党员干部进行澄清正名,打消“已经失去组织信任”的顾虑。

       三是牢牢把握“不想腐”这个根本,以认知觉悟文化推动解决腐败动机问题。“十三五”以来,组织478名新提任县级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及党规党纪知识测试,组织全市近2万余名党员干部到西宁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建成并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VR全景云展馆,38000余名党员干部通过网上展馆接受了警示教育。运用典型案例“活教材”,编印《西宁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运用警示教育专题片《不可小觑的“乡村硕鼠”》《权祸》《贪官忏悔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大案》等开展警示教育,召开市、县(区)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50余场次,深刻剖析案件发生原因和教训,教育引导全市27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绷紧纪律之弦。通过发放《忏悔录》,拍摄微动漫《监察法》、微电影《奖金风波》等方式,深入开展“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常态化,通报曝光110起225人。

       借古尚今,让好家风“化”人。扎实推动廉政文化“六加四”活动,举办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清风进万家”观摩活动,广泛开展“一封公开信微家风”“晒家训家规•讲家风故事”等活动,向党员干部发出倡廉公开信7500余份,举办“廉洁文明家风”专题讲座150余场次,制作推送5集《西宁优秀家训家风家规》微动漫,营造崇廉尚洁浓厚氛围,真正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互廉网”。深入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和“清风进万家、廉洁你我他”活动,“十三五”以来,共评选廉政文化示范点65个、命名表彰市、县(区)级“勤俭助廉家庭”“廉洁家庭”1122户。

       ——贯通“四项监督”,切实提升监督实效

       市纪委监委在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大局中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探索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贯通融合的实现路径,完善协调推进“四项监督”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正风肃纪反腐的精准性、有效性,及时发现、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纪委监委”,切实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强化纪律监督。聚焦“两个维护”,自觉地把“两个维护”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中,推动政治纪律监督具体化、清晰化,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巡察等方式,围绕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紧盯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落实上级部署喊口号、装样子等问题,加强对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六大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轻微违纪、一般违纪、严重违纪区分处理,“十三五”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6002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4124人次,占总人数的68.7%,不断推动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严格监察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市142名党员干部因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受到党纪处分。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有效防止带病提拔、带病评优,对409批4526人次进行审核并出具廉政回复意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把民主生活会质量关,全市1127名被谈话函询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明情况。强化派驻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力量统筹机制,采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部门与派驻机构联动协作等形式,统筹力量、发挥优势,攥指成拳、拧成一股绳。赋予纪检监察组一定的监察权限,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各派驻纪检监察组聚焦监督重点、提升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合力、彰显监督实效,把日常监督往实里抓、往深里做,确保派驻监督不脱节、不空转、不缺位、不越位,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前哨”和“探头”作用。“十三五”以来,市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参加驻在单位“三重一大”会议1109次,开展提醒谈话130人次,进一步加强了对驻在部门的日常监督。深化巡察监督。修订完善市委巡察工作办法和巡察工作规划。建立巡察报告评审、问题线索评估、群众满意度评价“三评制度”,认真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在全省率先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巡察与审计同步进驻、问题互证和成果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层层推进管党治党责任落实。采取“一托二” “一托三”模式,组织开展9轮对89家市直单位的常规巡察,发现问题898个、问题线索150件。组织实施两项专项巡察,发现问题81个。统筹开展3轮县区交叉巡察,对56个乡镇(街道)、部门、村(社区)进行交叉巡察,着力破解县域巡察熟人监督难的问题,切实发挥巡察尖兵、利剑和政治“显微镜”“探照灯”作用。

       扬帆总在风起处,乘风破浪正当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相信,“十四五”时期,只要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正风肃纪、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市的党风政风会更加清正,反腐防线会更加牢固,保驾护航会更加有力,西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